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Company news

停车行业资讯简报18

来源:发布时间:2022-01-26 10:50:10访问量 :

1、《人民日报》:增设停车位,贴心又便民,各地多措并举缓解城市停车难

停车管理,关乎群众生活便利,也关系道路交通安全和城市形象。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一些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日渐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各地通过盘活道路资源、试点限时停车等举措,加强停车管理、提升车位使用效率,市民停车更方便了,道路拥堵也减少了。

盘活道路资源综合考虑道路通行能力,在部分路段增加临时停车位下了班,开着车,在小区转了一圈又一圈,总是找不到停车位。在安徽合肥市包河区骆岗街道包河苑社区,停车难一度是市民面临的生活困扰。“停路边,怕违章;停远处,不方便。”该社区物业负责人孙梅说。

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包河大队民警瞿德海找上门来收集群众意见。原来,为了缓解停车难,合肥正探索夜间、周末和法定节假日限时免费停车模式。

瞿德海发现,由于小区没有地下车库,不少居民夜间会将车直接停在路边,既影响交通安全,也会被处罚。而邻近的长春街路面够宽,增设临时停车位后,也不会影响其他车辆正常通行。“考虑到沿街一侧商铺多、车流量大,我们在街道另一侧自西向东施划夜间临时停车位。”瞿德海介绍,停车时间定为工作日19时至次日7时,外加周末和法定节假日。

如今,包河苑社区多了16个临时停车位,前后两侧还设置了停车指示牌。车位起点、终点和停车时间一目了然。“为确保日间道路畅通,我们会加强巡逻,提醒车主遵守停放规则。”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科民警李宇说,通过前期走访、入户宣传,现在已很少出现违规占用车位的情况。目前,合肥已设置100条夜间、周末及法定节假日停车路段,提供停车泊位5800个。

推行限时停车在医院等短时上下客集中地,规划车位、限停3分钟在位于南宁市桃源路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大门口,市民王露熟练地把车开进蓝色的限时停车位内停稳,叮嘱父亲拿好档案袋、身份证,待父亲下车后及时驶离停车位,整个过程不超过3分钟。“过去,这段路全线禁止停车,医院内停车位又不够,每次来医院都没法停车,很麻烦。”王露说。  和王露一样有类似难处的市民还不少。“经常有市民向我们反映,在医院、车站等地停车很麻烦,给出行造成不便。”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公路巡警科科长王灏说。南宁市地铁站、医院、商场等区域机动车短时停车需求集中,临时上下客难的问题较为突出。  为方便市民停车,南宁市在东葛路等21个路段推行3分钟限时停车位。限时停车位采用蓝色标线,泊位内有醒目的“限停3分钟”字样,并配合设置“限停3分钟”停车标志牌,以及辅助说明“违停监控区域”标志牌,与普通停车位有明显区别。  “在确定限时停车泊位前,我们首先会调研勘察,确保停车位的设置不影响道路正常通行。”王灏说。限停时长为什么设定为3分钟?“如果限停时间过长,会影响其他车辆的临时停放,降低停车位使用效率。”王灏说,“经过测算,3分钟基本能够满足临时停车上下客的需求。”  “对于时长超过3分钟的,交警将及时通过监控设备抓拍取证。在车流量较大的地方,执勤交警也会及时劝离超时车辆,避免造成拥堵。”王灏说。目前,在交警支队的大力宣传下,大多数市民能做到即停即走,方便自己也方便他人。

规范停放秩序自动监测违章停放车辆,先提醒、后处罚,执法更有温度

“以前,有些道路成了‘默认’的停车场,横的竖的乱停放,怎么方便怎么来。”山西太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迎泽二大队五中队中队长师晨说,“后来经过综合整治,我们新增固定停车位,又推出‘限时停车’泊位,加大停车供给,但人们一开始还是不习惯。” 

一次,师晨刚上班,便发现“限时停车”牌上多了几个明显的凹坑;新施划的“T”字停车格被油渍污染,难以辨认;更有车主把车停在“20点到次日7点”的限时停车位上,一直到第二天中午都不走,反而加重了交通负担。  为了让群众适应“限时停车”,交警先是在车辆前挡放置温馨告知书,宣传“限时停车”相关内容;对于少数长时间不挪车的,再进行违法停车处理。慢慢地,人们接受并理解了“限时停车”,停车秩序大大改善。  今年以来,太原市规划设置了4类共3334个限时车位,包括夜间限时车位、出租车专用车位、公共厕所临时车位、短期临时车位等类型。“解决停车难是道‘综合题’,需要住建、城管等部门共同推进,从增加供给、智慧停车等多方面发力。”太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队长张琼说。

“您的号牌为鄂C×××××的机动车在人民路违法停靠,请立即驶离,否则我局将依法处理。”一大早,湖北十堰市市民陈吉生把车停在人民路一家超市门口,刚进超市就接到电话。  “我们开发了一套违停语音劝离设备,对违章停车的车辆进行自动监测,并向车主发送语音通知。只要车主接到提醒电话后立即开走,就不会被罚款。”在十堰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指挥中心,市公安局交管局局长高卫东指着监控屏幕说。  十堰市在市区禁停路段安装了智能摄像头,发现并判定车辆违停后,抓拍第一张违停照片;10秒钟后,抓拍第二张照片,系统自动调取违停车主信息,拨打劝离电话。自该系统上线以来,违停语音劝离设备日均拨打电话3400个,禁停路段违法停车数量下降了65%。

合理规划车位整合公共场所停车资源,分步分类逐次推进每逢周末,在山东潍坊市人民广场,市民们常常到此锻炼身体。“以前带孩子过来玩,很难找到停车位。”市民武莉说。后来听说市里推行限时免费停车,武莉开车过来后发现广场附近的公共场所入口处的拦车杆高高竖起,可将车停在院里。  从今年3月开始,潍坊在全市范围内用好公共场所停车资源,限时免费供市民停车。截至目前,潍坊市公共场所开放停车位已突破52万个,其中全天免费停车位37万余个。潍坊市有关部门积极整合城市道路等多种停车资源,分步分类逐次推进,最大限度满足市民停车需求。  “为了既满足群众的合理停车需求,又维持好正常的交通秩序,我们制定了合理灵活的限时免费时段分配措施,方便市民停车。”潍坊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说。此外,潍坊市大数据局和公安机关充分利用物联网、城市大数据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建设“智慧停车服务平台”系统,推动实现各停车场所数据共享、共联、共通。  

为推动形成文明、有序的停车秩序,潍坊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坊子大队所有党员和志愿者一起上街认领路段,向市民发放明白卡。“我们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限时免费停车服务才能成常态、有长效。”该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说。


2、年终盘点|2021年停车行业十大热点

2021年,疫情依然笼罩着这个世界。疫情反复导致出行受阻,造成各行业工作计划的不确定性,再加上国内经济面临一系列下行压力,停车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比2020年更大的冲击。

尽管如此,停车行业仍保持了较稳健的发展。年终将至,中国停车网市场研究中心MRCPO对2021年停车行业重点趋势精心梳理,总结出值得记录和关注的行业十大热点。

01

新一轮国家级政策出台

持续推动停车产业发展 

2021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停车产业发展。5月,国办函〔2021〕46号文件出台,提出未来5到15年我国城市停车发展两步走的战略目标。7月,国家发改委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REITs试点通知出台,停车场项目被纳入试点范围,为盘活存量停车资产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支持。9月,发改委等四部门印发近期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重点工作通知,作为国办函〔2021〕46号文的配套文件指导各地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措施。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相继出台配套政策。截至目前,已有吉林、四川、山东、河北等省出台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实施意见,河北、四川、青海等省出台近期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重点工作通知。此外,今年多地修订停车收费政策,一个较明显的趋势是各地都适度延长了免费停放时间。

总的来看,今年停车政策的关键词停车设施建设共享停车智慧停车平台


02

停车行业数字化转型

效果显著 

城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在停车行业实现了大规模落地,全国近300个市县已建成或正在建设城市级停车平台,“城市停车,平台先行”的理念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城市运用停车平台数据指导提升当地的停车管理水平。

城市平台功能也出现新变化。实时车位、停车缴费、电子发票等基本功能日趋完善,实用功能陆续上线。2021年:

▶ 错时共享停车在不少城市平台有了规模应用,错时共享的在线签约成为一大亮点;

▶ 医院、景区线上预约停车有序推进,上海、深圳实现小规模落地应用;

▶ 云托管成为停车场平台化运营模式下的一项有吸引力的增值服务;

▶ 平台大数据助力道路停车欠费追缴率显著提升。


03

共享停车全面推进

共享模式日渐成熟 

2021年,各地共享停车呈全面推进态势。国家和地方今年新出台的停车政策普遍要求推动停车共享。各地机关事业单位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单位内部停车场对外开放共享。仅今年下半年,就有上海、南京、无锡、济南、厦门等25个大城市先后实施此项措施。

此外,共享停车平台化趋势更为明显。一方面,部分城市的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已接入城市停车平台。另一方面,街道社区停车小平台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多地出现,由街道牵头整合辖区停车资源,将住宅区、道路、公共、商业等多种车位接入平台,引导居民就近停车。同时,错时共享的在线签约功能在近30个的城市平台上线,有效提高了车位的共享使用率。


04

城市级智慧停车

保持高增长 

2021年,城市级智慧停车建设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长78%。两个特点值得关注:一是区县级新建项目多,占比超过80%;二是新建项目特许经营方式多,占比50%以上。道路停车和路内外停车一体化是城市级智慧停车项目的主要形态。

此外,沿海发达省份的“村级智慧停车”项目增速快,今年浙江省7地市、广东省5地市、江苏省2地市都出现了村级智慧停车项目,村级停车共建共治共享已现雏形。

无人值守、无感支付作为成熟技术2021年继续占据市场主流,ETC稳步发展,在城市级项目、公共、医院、交通枢纽等场景的安装量较多。停车场无人收费、自助停车的概念已被社会广泛接受。


05

道路停车技术

视频、ETC应用增长 

2021年道路停车新建、扩建、升级项目需求旺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两个较为突出的技术特点:

一、视频项目落地多。今年采用视频技术的道路停车招标及建成投运项目增长显著,尤其是高位视频和视频巡检车,市场投放量同比增长近六成。新的视磁联动方案“高位视频+地磁”已在上海、浙江、福建、江苏、陕西等省份试点应用。

二、ETC助缴模式异军突起且增长迅速。用于停车收费的ETC,2021年出人意料地在道路停车欠费追缴方面大展身手,截至目前,已启用ETC助缴系统或正在招标采购的项目已遍布全国15个省份。


06

机械车库市场

维保项目增多 大码车位受关注 

今年以来,在原材料涨价、房地产行业收缩的复杂形势下,机械车库增量市场总体有所下滑,也有不少亮点值得关注。

一是存量市场发力,车库维保项目显著增多,同比增长约50%,尤其是单位职工车库和医院车库市场。

二是为满足SUV等高顶车的停放需求,“大码机械车位”备受关注,住建部今年11月公布的《车库建筑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已调整了机械式机动车库停放车辆的外廓尺寸。

三是机械车库的智能化配置成为市场新热点,特别是公共停车场领域,对智能化存取车、无人值守等功能有较多需求。

四是首个机械式停车充电一体化设备地方标准出炉,标志着机械式停车充电一体化设备开始纳入规范化管理。


07

道路停车欠费追缴

实现新突破 

道路停车欠费一直是城市管理部门的大难题,2021年,追缴工作出现新气象:

一、开展欠费追缴的城市明显增多;

二、追缴流程日趋完善,现场催缴、短信/电话催缴、公众号/小程序推送、微信平台或当地媒体发布欠费名单、司法诉讼等方式搭配使用,已形成常态化的追缴流程。路内外协同追缴今年也得到更广泛应用;

三、出现了新的追缴技术——ETC助缴。这些变化,都是道路停车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成果。平台欠费大数据、追缴措施、技术创新“三位一体”,使道路停车欠费追缴工作实现新突破。


08

医院停车市场

表现抢眼 

医院是仅次于道路的停车市场,2021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停车政策都将医院列为重点治理区域,各地医院也积极落实,技术与管理协调配合,切实解决医院停车难。

技术上,医院智慧停车应用持续推进。无人值守成基本配置,ETC安装量快速增长,更多医院停车数据对接城市平台及医院HIS系统,更多城市平台实现医院及周边停车指引,上海、深圳的线上医院预约停车服务日趋完善。

管理上,更加民生化。为给患者腾出更多车位,各地医院普遍采取“职工让车位”措施;为提高停车服务水平,更多医院将停车场建设经营权外包给专业公司,外包项目同比增长80%,“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这一理念在医院界获得普遍共识。


09

巨头企业

深度布局智慧停车 

2021年,随着百度全资收购智慧停车企业的完成,三大互联网巨头BAT已全部深度布局停车行业。今年以来,阿里接连中标城市级智慧停车项目,腾讯启动“腾讯云智慧停车.城市合伙人计划”。此外,小米集团投资智慧停车企业,长安汽车试点智慧共享停车生态合作。

停车行业上市公司2021年新业务顺利推进。捷顺科技的软件及云服务、智慧停车运营等新业务快速发展。首程控股BOT模式在多地落地并实现复制,四大核心大区和机场线保持良好增长和投运速度。立方控股停车运营业务的营业收入大幅上升,城市级项目增速明显。五洋停车通过资源整合、股权并购,新的停车投资运营板块,成型与智能制造板块形成双轮驱动。

停车行业头部企业加快融资上市步伐。2021年,西子停车、九路泊车、科拓股份、大洋泊车继续推进IPO,阳光海天完成由高盛集团与Anchor Equity Partners出资的1亿美元B轮融资,杭停股份成功发行智慧停车ABS债券。

智慧停车企业转型投资运营业务取得佳绩。今年以来,海康威视、创泰科技、科拓股份、立方控股等技术型企业先后获得多个城市级项目的特许经营权,实现停车产业的深度融合。三大移动运营商也依托移动通信优势深度参与智慧停车产业,由系统总包向投资运营转型,今年有多个城市级运营项目落地。中铁、中建等央企继续深度参与停车行业,拿下多个城市级项目和公共停车场的工程总包。


10

中国停车网

内容服务双升级

今年以来,中国停车网加大了网站内容的专业性和广泛性,全年累计发布行业资讯5000余条,招投标信息10000余条,最新停车政策全文300余条,微信600余条,市场研究文章近100篇,以更精准及时的内容服务于停车从业者。

此外,为满足社会各界了解停车行业最新热点的需求,中国停车网今年还对板块架构进行了重新调整,全新上线停车政策、智慧停车、智能车库、投资运营四大频道。新频道上线后访问量增长迅速,也为会员企业的宣传推广提供了新的流量入口。

2021年,中国停车网组织了“机械式停车充电一体化示范项目、优秀停车场云托管服务商、医院停车优秀示范企业”的评选。共有8个充电一体化示范项目,8家云托管服务商,22家医院停车优秀示范企业入选。

为停车从业者提供更广阔的视角,纵向了解全产业链,横向了解各地经验,让用户更专业,与企业共成长——这是中国停车网的价值所在。

展望

2021年即将收官,这一年,反复的疫情和更智慧化的停车场景成为行业年度印象。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明年要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为停车行业新一年的发展增添动力。

展望2022年,智慧停车产业会继续增长。此外,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 国办函46号文的地方配套政策将在更多省份发文落地;

☞ 各地将继续推进停车管理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停车平台建设,错峰停车、共享停车、在线签约功能将得到广泛应用;

☞ 以街道或社区为单元推动停车综合治理和共享将成为新趋势;

☞ 视频将成为横跨路内和路外停车位智能前端的停车行业主流技术;

☞ ETC助缴技术将道路停车领域得到更广泛应用;

☞ AGV停车机器人、地下井筒式车库将在公共停车场领域加速落地;

☞ 停车项目REITs有望实现落地;

☞ 新能源汽车销量倍增将推动停车充电一体化管理和设备市场需求。

截至目前,疫情结束的时间表仍是未知数,2022年或许仍将是我们与疫情共存的一年。疫情反复造成的各种不确定性,以及经济下行带来的冲击波,将对停车企业带来更大的挑战。一切未知皆为好景,从市场需求看,停车行业仍大有可为2022年,加油!

 

3、江苏省开展公共停车收费管理专项整治成果显著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省6月起集中开展公共停车收费管理专项整治,倒查2020年以来我省12345政务热线关于停车管理的4.88万件群众诉求,重点排查出包括公共停车收费未及时缴入财政金额1.04亿元在内的8个方面7088个问题,全部予以解决。

城市寸土寸金,停车不易。收费绝非小事,哪怕几块、十几块。专项整治后的5个月,全省12345政务热线关于停车管理的投诉同比下降21.5%。公共停车收费管理、利用公共停车资源谋私贪腐、停车难等问题明显改善。

智慧停车,让计费更透明

【热线民声】 南京市民王先生反映,12月6日下午在玄武区明故宫路边停车仅20多分钟,却收到短信提示按照停车6小时缴纳38元费用,王先生对此表示不认可,拨打12345热线要求修正计费错误问题。

【个案追踪】 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立即安排停车办管理人员联系王先生。在王先生提供进场、离场行车记录仪视频后,工作人员在后台进行免缴费处理。

路边停车由于没有计时设备,完全靠人工巡查,失误在所难免,王先生表示能理解。但这点小事现场不能解决、收费软件只管收费也没有投诉渠道,令王先生困惑。他建议,路面停车收费应完善反馈渠道、纠错机制,小事快办。

【实事咋办】 南京市城管局停车设施管理中心主任林福建表示,路边停车计时问题确实容易引发争议,因此南京尝试将人工计时逐步转向电子化。如今,停车时间的确认及收费行为已经能做到公开透明。以前,路边停车需要收费员确认后才能离场。现在,停车人只需扫描小票上的二维码便可以自助离场。如果停车计时或收费有误,停车人可以通过三个渠道进行反映: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9,拨打停车小票上收费员电话,在“宁停车”APP上联络客服。

2019年10月“宁停车”平台上线后,停车时间实施电子化管理,有关停车时间的投诉大大减少。下一步,南京的路边停车还将完善智慧化设备,汽车进场、离场可以更加灵敏感知,路边停车的计时计费错误将大大降低。

公共停车收费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有效促进了停车收费及管理智慧化。省住建厅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杨诚刚介绍说,推行停车收费电子支付模式,加快智慧停车信息平台建设和数据接入,促进停车设施高效使用、运营成本有效降低、收费管理问题逐步减少。目前,全省13个设区市均已建成智慧停车平台,全省有2818个路外公共停车场和2450条道路停车场接入智慧停车系统。

规范收费,明码标价是标配

【热线民声】 常州市民徐先生反映,11月24日起,他将车停在天宁区和平北路的明都大饭店地下停车场,12月8日来取车,保安要求他按照40元/天的停车费标准交费。徐先生认为停车费收得太高了,咨询收费标准是否合理。

【个案追踪】 徐先生认为,停车场应该有单日停车费封顶的机制,这个停车场按照实际停车时长收费,不合理。

常州市12345政务热线首先将工单派给常州市天宁区发展和改革局,该局工作人员王宇飞通过后台查询发现,该停车场备案的收费标准为:按次收费,每次收费10元,并没有约定40元/天,此次收费不符合备案标准。常州市12345政务热线又将工单改派给执法部门——天宁区市场监管局。该局工作人员何伟告诉记者,经现场核查,该停车场有收费公示牌,2小时内收费10元,超过2小时每小时加收2元,一天正常应收费54元,收费40元一天已经是优惠价了。

为何后台备案价格和现场公示牌价格不一致?天宁区市场监管局价反科科长谢新宝再次前往现场调查。调查得知,该停车场收费2008年向常州市公安局申请备案,定价形式是市场调节价。根据《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和《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明都大饭店停车场收费实行自主定价收费形式,停车收费明码标价,收费合理,但尚未履行价格变更登记手续。执法部门提醒该停车场向发改部门履行手续,并进一步规范明码标价牌的相关内容。

【实事咋办】 收得清清楚楚,定价有定价的道理,明码标价、行为规范就能避免引发收费双方诸多矛盾。公共停车收费管理专项整治,全面实施了停车收费管理问题排查整改。通过公布举报信箱、公众号、媒体监督等方式共受理群众举报2108件,同时梳理出纳入整治范围的问题10392件。排查出问题7088个,其中“不执行明码标价规定的行为”492个,“未获得收费许可擅自收费的行为”390个,“未按规定的区域、标准、时间以及优惠政策收费的行为”362个,“未经批准自行设置停车设施并收费行为”286个,“摆放物品、私设地锁等强行占用行为”4480个……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价格调控,引导公共出行

【热线民声】 无锡市民潘先生经常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无锡汽车客运站南广场内,11月1日以后,他发现有戴着红袖章的人员在收取停车费。潘先生拨打12345热线咨询,无锡客运站南广场针对电动自行车停放收费是否合规?

苏州市民董女士反映,钟南街地铁3号口停车场之前是3小时内免费停车,12月1日之后变成半小时内免费停车,她认为这相当于停车场收费价格涨了,“不合理”。

【个案追踪】 “新无锡人”潘先生告诉记者,定居无锡十多年来,看着这所城市点点滴滴的发展,心中很是自豪。无锡汽车客运站南广场处于交通枢纽位置,将电动自行车停在这里,再转乘火车、地铁,十分方便。他认为,公共停车场应该为市民服务,继续提供免费停车服务。

董女士认为,有很多像她一样居住在市区、工作在工业园区的市民,下班时将汽车停放在这个停车场,然后换乘地铁回家。这样既可以节约通勤时间,又响应政府提倡的绿色出行。钟南街地铁3号口停车场收费提高后,自己每天停车费用增加25元,一个月下来,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实事咋办】 两位市民并非投诉而是提出建议,希望城市停车收费更加人性化。

对潘先生反映的问题,无锡市汽车客运站副站长冯彬清解释说,南广场原先是封闭的,为给市民提供方便才进行开放。停车收费的价格很早就审批下来了,但一直未实施。近期,为了加强广场管理,维护正常秩序,也为了保障市民停车安全,专门聘请管理人员。停车所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支付管理人员工资。公共资源也可以适当收费,目的是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如果市民想要继续享受免费停车,在车站附近有两处政府划定的免费停车区域,停好车后走到车站仅需5分钟。

对董女士的诉求,苏州工业园区市政服务集团公共自行车管理科负责人秦刚表示,此次收费政策优化调整是根据苏州市发改委相关文件,制定分区分类差别化收费标准。事实上,新标准仍低于苏州市区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考虑到周边居民小区的夜间停车和换乘停车需求,在新政策实行前,已同步推出园区住宅小区周边公共停车场包月停车收费管理方案。满足轨交换乘优惠政策,并使用市民卡缴费的市民可享受停车五折优惠,每日最多缴费15元。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价格与能源管理处工作人员朱震洋告诉记者,调整钟南街地铁3号口停车场的免费停车时间,也是为了更有效利用资源,提高车位周转率。原先收费标准过于宽松,以至于大量车主长时间占用车位。地铁沿线星湖街站边上的行政中心停车场,仍保留停车2小时免费及晚间不收费的停车优惠。在工业园区的一些企业周边也有低收费停车场。他建议和董女士一样每天从姑苏区到工业园区通勤的市民,可以选择地铁换乘公交的方式,那样更加环保和实惠。如果确实想采取“地铁+开车”通勤方式,可以选择其他停车场,仍能享受优惠。

杨诚刚介绍说,省公共停车收费管理专项整治推进办积极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查找公共停车管理共性问题,做好相关制度的制定完善工作。下一步,将实施系统治理,缓解停车难问题。同时,进一步发挥价格调控作用,完善并落实差别化停车收费策略,提高停车设施建设管理运行效能。逐步形成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信息技术与停车产业深度融合停车资源高效利用城市停车规范有序依法治理和社会共治互为促进的局面。



4、福建省发改委住建厅印发《福建省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实施办法》

2021年12月30日,福建省发改委、住建厅印发《福建省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实施办法》。

办法提出的工作目标是到2025年,规划新增城乡公共停车位8万个,福州、厦门各建设5处大型换乘停车场,依托轨道交通站点、大型公建、商业综合体等,投用30处具有公交换乘、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等功能的城市交通“微枢纽”;全省大中小城市基本建成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系统;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信息技术与停车产业深度融合,停车资源高效利用,城市停车规范有序,依法治理、社会共治局面基本形成;居住社区、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停车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到2035年,全面建成布局合理、供给充足、智能高效、便捷可及的城市停车系统,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提出了11项主要任务,一是强化公共停车供给,到2025年各市、县(区)(含平潭综合实验区,下同)基本建成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系统,重点提高汽车保有量增长率远高于停车位数量增长率的区域的停车位供给,逐步消除公交车夜间占道停车

二是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区分基本停车需求和出行停车需求,统筹布局城市停车设施2022年上半年完成停车设施普查,摸清停车资源底数,动态更新停车资源数据,建立城市停车设施供给能力评价制度。

三是加强用地供给。加强独立新建停车设施用地保障,充分利用城市边角空闲土地、中心城区功能搬迁腾出土地、城市公共设施新改建预留土地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自有土地增建停车设施;鼓励其他土地使用权人通过利用自有建设用地地下空间、拆除部分既有建筑新建、既有停车场改加建等方式增建停车设施。

四是简化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审批。利用居住区和单位自有用地设置的机械式停车设施,按照机械设备安装进行管理,简化审批手续。对单位小区在现有的地面停车位上建设两层的机械停车设施,免于办理规划许可审批手续。

五是推广智能信息化停车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停车信息管理平台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深度融合,打通与公安交管、交通运输等系统链路,形成停车资源“一张图”。加快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第五代移动通信、“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开发移动终端智能化停车服务系统,实现信息查询、车位预约、电子支付等服务功能集成,推动停车资源共享和供需快速匹配。

六是加强停车换乘衔接。推进高铁站点及主要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配套建设公交场站,加强轨道交通与公交车等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完善换乘设施。鼓励在城市轨道交通外围站点、公交首末站建设“停车+换乘”(P+R)停车设施。

七是推动停车设施共享共用。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加强安全管理的前提下,向社会足额开放停车设施。2022年上半年,福州、厦门、泉州要打造推出10处(其他地市6处)机关、企事业单位向社会开放停车设施示范点。2023年前,各地要推动所辖各县(区)在停车供需矛盾区域建成10处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向社会开放停车设施示范点。

八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规范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推动共同投资运营停车设施。对停车需求大、收益较好的中心城区、交通枢纽等区域的停车设施,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投资为主开发运营。

九是完善收费政策。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停车收费机制,逐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对具有公益性特征和自然垄断经营特征的停车设施服务收费,需要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的,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福建省定价目录》相关规定,明确定价范围。

十是依法规范停车秩序。建立健全执法联动机制,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依法查处违法停车行为,维护良好停车秩序。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设置消防通道并实行标识化管理,严格依法查处堵塞消防通道等停车行为,确保生命通道畅通。

十一是提升停车设施装备技术水平。支持我省停车装备制造企业强化自主创新,鼓励行业联盟等形式开展机械式停车装备等技术研发,逐步提升核心装备自主化水平。将停车设备纳入首台(套)认定范围,对经认定属于国内、省内首台(套)装备或企业给予相应补助。


5、全国 79 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 100 万辆,北京、成都、重庆超过 500 万辆

据公安部统计,2021 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 3.95 亿辆,其中汽车 3.0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 4.81 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 4.44 亿人。2021 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 3674 万辆,新领证驾驶人 2750 万人。新注册登记机动车 3674 万辆,同比增加 346 万辆。截至 2021 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 3.95 亿辆,扣除报废注销量比 2020 年增加 2350 万辆,增长 6.32%。2021 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 3674 万辆,比 2020 年增加 346万辆,增长 10.38%;比 2019 年增加 460 万,增长 14.31%。汽车保有量突破 3 亿辆,摩托车大幅增长。截至 2021 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 3.02 亿辆。2021 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汽车 2622 万辆,比 2020 年增加 198 万辆,增长 8.16%。其中载货汽车新注册登记 404 万辆,比 2020 年减少 12 万辆,下降 2.88%,呈下降趋势。摩托车新注册登记 1005 万辆,比2020 年增加 179 万辆,增长 21.67%,近三年保持快速增长。全国 79 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 100 万辆。全国有 79 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同比增加 9 个城市,35 个城市超 200 万辆,20 个城市超300 万辆,其中北京、成都、重庆超过 500 万辆,苏州、上海、郑州、西安超过 400 万辆,武汉、深圳、东莞、天津、杭州、青岛、广州、宁波、佛山、石家庄、临沂、济南、长沙等 13 个城市超过 300 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 784 万辆。截至 2021 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 784 万辆,占汽车总量的 2.60%,扣除报废注销量比 2020 年增加 292万辆,增长 59.2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 640 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 81.63%。2021 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 295 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总量的 11.25%,与上年相比增加 178 万辆,增长 151.61%。近五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数量从 2017 年的 65 万辆到 2021 年的 295 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汽车转移登记数量持续增长。2021 年,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共办理机动车转移登记业务 3048 万笔。其中,汽车转移登记业务 2923 万笔,占 95.90%。近五年二手汽车转移登记与新车注册登记数量的比例由 0.67 上升至 1.11,反超新车注册登记量,在取消二手车“限迁”及二手车异地交易登记等政策积极助推下,二手车交易市场日益活跃。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 4.81 亿人。2021 年,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4.81 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达 4.44 亿人,占驾驶人总数的 92.24%。2021年全国新领证驾驶人(驾龄不满 1 年)数量达 2750 万人,占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总数的 5.72%,比 2020 年增加 519 万人,增长 23.25%。从驾驶人性别看,男性驾驶人达 3.19 亿人,占 66.32%;女性驾驶人 1.62 亿人,占 33.68%。从驾驶人年龄看,26 至 50 岁的驾驶人 3.40 亿人,占 70.71%;51 至 60 岁的驾驶人 6966 万人,占 14.48%。网上办理车辆和驾驶证业务 9150 万次。2021 年,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大力推行补换领牌证等 31 项交管业务“足不出户”网上办。全国网上办理车辆和驾驶证相关业务 9150 万次,与 2020 年增加 2381 万次,增长 35.17%。其中,发放免检标志 3385 万个,占 36.99%;补换领驾驶证、行驶证等 2384 万个,占 26.05%;网上发放临时号牌 1705万副,占 18.64%;开展线上满分审验教育 1676 万人次,占 18.32%。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