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Company news

停车行业资讯简报24

来源:发布时间:2022-07-19 10:39:11访问量 :

1.什么是停车(商业分析)

停车行业的历史有多久?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答案。

机动车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自行车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而马车,却有几千年的历史。

道路停车由来已久,立体停车也就百年历史,而智慧停车则方兴未艾,城市级智慧停车更是如火如荼。 停车产业的规模有多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百亿看设备,千亿看收费,万亿看资产。

停车设备方面,机械式立体车库设备年产值超过150亿元,道闸设备年产值不到150亿元。停车收费规模,至少数千亿元,甚至有万亿规模的说法。但是停车资产,却是实实在在万亿级别,甚至是数十万亿规模。

停什么车?怎么停车?

为了描述的方便,本文阐述的“停车”,主要是机动车的停放。而为了聚焦,我们重点阐述中国的停车问题及其解决之道。过程中会部分涉及世界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停车概况,但不进行详细分析。

本着服务城市管理部门,服务停车行业企业,服务产业投资机构的宗旨,本文主要从管理部门、停车企业、投资机构等角度来展开。 

管理视角看停车:为什么会有停车难?怎么解决停车难?

企业视角看停车:停车企业有哪些?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投资视角看停车:哪些领域具有投资价值?如何规避风险?

全文一共大约13600字,读完大约需要30分钟。

一、管理视角看停车:为什么会有停车难?怎么解决停车难?

1、  为什么会有停车难?

“停车难”已经成为中国各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城市停车难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车多位少?规划落后?解决“停车难”必须大力建设停车场?

城市停车难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深层次问题?又应该如何化解城市停车难题?

城市停车难,主观上是违背常识的结果,客观上与车位配比不足和停车执法不严有关。

1994年以前,因为没预见到将来家家户户都可能有车,我国住宅建设标准里没有要求配建停车位,导致了老住宅区“停车难”问题的产生。

1994年以后建设的住宅区开始逐步配建停车位,现在新建高档居住区基本达到了一户一位甚至一户多位的标准。现在很多新建住宅小区,最大的问题已经不是停车难,而是车位销售难,车位闲置太多。

停车执法不严也是城市停车难的关键原因之一。

从以下两处实例中可看出问题关键所在。如图1所示,北京“荣丰2008”小区、中关村海淀中街这两个区域附近地面道路上停满了车辆,与此同时地下车库的停车泊位有很多空位。原因是,地下车库的停车泊位是收费的;而路面上的停车缺乏应有的管理,是免费的。由此可见,“停车难”的难点并不在于车位的缺乏,而在于车位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在现实中,由于停车执法不严,导致价格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车位匹配出现结构性失衡,这才是城市“停车难”问题的关键症结。

与此同时,中国城市免费停车比例过高:

二、企业视角看停车:停车企业有哪些?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停车是一个新兴行业,同时也是一个生态丰富的细分市场。同样是停车行业企业,彼此未必就是竞争对手。具体而言,有的是立体车库设备企业,属于制造业;有的是运营管理公司,类似物业公司,属于服务业;还有智慧停车公司,属于科技业;还有停车资产公司,属于金融企业或者类金融机构;以及城市停车平台公司,承担一些公共管理职能。至于汽车销售、共享出行、充电服务、洗车服务等,虽然不是停车企业,但也密切相关,属于汽车后市场生态圈重要组成部分。

一、   立体车库设备厂商

根据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停车设备工作委员会的统计数据:2019年,机械式停车设备(俗称“立体车库”)国内销售总额(包括汽车专用升降机)163.48亿元,出口销售总额(包括汽车专用升降机)9.6亿元,总计也就173亿元出头。 2020年产值总计170亿元左右。

2009年的34亿元,到2010年的43亿元、2011年的57亿元、2012年的76亿元、2013年的94亿元、2014年的107亿元!2015年,房地产市场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立体车库保持了微弱增长,达到110亿元。

中国的立体车库行业存在厂商众多,产业集中度低,缺乏大型企业集团等问题。数百家立体车库厂商分享100多亿元的市场,行业前10名的市场占有率总和不到50%。产业集中度低,导致行业缺乏真正的领军企业,行业研发投入能力不足,厂商主体信用能力不足,难以有效利用金融工具等问题。

二、   停车运营管理公司

停车管理公司,可以说是停车行业的主流企业形式之一。

停车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各场所提供停车位、停车管理的服务项目,比如商场、居民小区等需要车辆停放的区域对场地、停车设施、秩序等进行管理。

停车管理可以看成是专业化的物业公司,或者是物业管理的一个细分门类。最近十年,中国停车管理公司主要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

1、挎包收费阶段:说到停车行业,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马路边的挎包收费停车管理员。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国一二线城市,挎包收费越来越少,近乎绝迹了。

2、无人值守阶段:道路停车在地磁、视频等技术的普及下,越来越多的城市不再配置停车收费员,而是通过城市停车平台实现无人值守、在线支付。路外停车场也通过道闸设备实现了无人值守、电子支付。

3、金融化科技化:随着大型金融机构和央企国企的入场,停车管理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金融化加速资产归集,科技化加速管理集中。比如首钢基金旗下的首程控股,依托上市公司资金优势,在快速归集停车资产,形成管理规模;而上市公司捷顺科技旗下的捷停车,则依托科技化手段推出云托管服务,帮助业主解决停车管理难题。 

作为物业管理性质的停车管理公司,面临着资本和技术的双重挑战,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否则就面临被时代淘汰的可能。

三、   智慧停车科技公司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博士认为,智慧停车包括多个板块的内容:有经营性停车场(含居住小区等所有物业停车场)电子收费系统,有路内停车电子收费系统,有政府停车行业管理平台,还有面向百姓的停车信息诱导与预定系统等。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0年,我国智慧停车市场规模仅为14.5亿元,到2016年市场规模已增至62亿元。前瞻产业研究院初步预计,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国内智慧停车市场规模在未来五年将保持20%以上的复合平均增速,到2025年行业产值有望接近400亿元人民币。

目前智慧停车主要有以下模式:城市级智慧停车、全流程优化、车位预定B2C、车位租赁、车位信息共享及代客泊车。

四、   城市停车平台公司

城市停车平台公司也是中国停车产业的一大特色,这与我们的城市管理模式密切相关。

由于城市道路停车资源在政府手中,加之解决城市停车难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所以政府高度重视。北京静态交通投资运营公司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其他城市也纷纷成立了城市停车平台公司:成都交投智慧停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肥城市泊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沈阳静态交通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济南城市静态交通管理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智慧停车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市停车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等、青岛静态交通投资运营公司、上海停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

共建停车产业链,共享停车生态圈。也许,正是不同业态的停车企业,丰富了整个产业生态。不同停车企业之间,不仅有竞争,而且有合作。殊途同归,不管是盘活存量,还是扩大增量,都是为了解决城市停车难题。优秀企业携手合作,才能成为中国停车产业的中坚力量。

中国停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趋势一:国企主导投资、民企专注技术与运营

新时代、新基建、新机遇,中国停车产业的格局正在重塑。全国各地纷纷成立静态交通公司,正是停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巨大转机。国有企业在停车产业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强,国资主导投资、民企专注技术与运营的格局正在逐渐形成。国企主导投资,这与中国停车产业的特性和国企的优势密不可分。中国停车产业的特性是投资金额较大,回报周期较长。对于这种资金密集型的长周期行业,一般民营企业并不具备相应的资金体量和投资期限,难以跨越产业的生命周期,等不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国企的优势在于资金体量大,投资期限长,只要有利于国计民生,长期来看具有投资价值,就能跨越行业的生命周期,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兼顾。
    民企专注技术与运营,恰恰与民营企业的优势高度匹配。民营企业的优势在于技术创新和运营管理。中国停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样离不开民企的技术创新和运营管理。技术创新有利于提升车位资产利用效率,运营管理有利于提升车位资产商业价值,使得停车产业更加充满活力。

趋势二:城市级智慧停车项目成为行业新热点

中国停车产业进入综合治理阶段,面对的问题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停车场,而是城市的整体交通状况。很多城市提出“全市一个停车场”的理念,充分说明了城市级智慧停车项目已经成为行业新热点。城市级智慧停车项目,需要正确处理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的关系,正确处理存量车位盘活与增量车位建设的关系,统筹城市交通资源缓解交通拥堵,推动绿色出行等低碳环保方式。在摸清城市停车资源的基础上,优先盘活存量车位资产,提升车位利用效率,精准建设增量车位。

趋势三:商业应用向超级APP汇聚

很多智慧停车公司都在着力打造自己的APP,希望未来成为具有巨大商业价值的车主服务平台。但是由于智慧停车市场的地理区隔特性,使得城市级智慧停车项目成为行业的主流方式,而单一的智慧停车公司难以打通不同城市的停车资源,形成跨越地理空间的商业应用。这就使得单一智慧停车公司的APP尽管具有一定商业价值,但是难以形成真正的互联网爆品。换个角度来看,高德地图、滴滴出行、美团等真正的互联网超级APP,却具备汇聚商业应用的平台基础。各个地方的城市级智慧停车项目,可能与这些超级APP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最终使得这些超级APP在车主服务方面反超单一的智慧停车公司。

给停车行业优秀企业的发展对策建议
1、聚焦细分领域,成为隐形冠军

细到一根针,才能捅破天!聚焦、聚焦、再聚焦!对于大多数停车企业,必须聚焦细分领域,成为隐形冠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者占有一席之地!

2、向城市停车平台公司靠拢,成为服务供应商

综合治理阶段,城市级智慧停车项目成为行业新热点,城市停车平台公司是主要载体。城市停车平台公司就相当于通讯领域的移动、联通、电信,也相当于燃气公司、自来水公司等基础设施企业。向城市停车平台公司靠拢,成为服务供应商,这是大多数停车企业的最优选择。

3、向互联网大平台靠拢,成为细分市场供应商

在智慧停车领域,不同类型的公司定位差异很大。有研发生产视频设备、地磁设备的,有投资建设运营的,还有输出平台技术的。阿里、华为、海康威视,这样的巨头企业进军智慧停车,并不必然意味着传统智慧停车公司的危机,也有可能是新的机遇。中小智慧停车公司可以选择向互联网大平台靠拢,成为细分市场供应商。
三、投资视角看停车:哪些领域具有投资价值?如何规避风险?

停车产业是城市化与汽车社会融合发展的产物。停车产业包括设备制造、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智慧物联、资产管理等细分领域,与之对应的分别有设备金融、项目融资、消费金融、移动支付、资产金融等金融产品或金融工具。停车产业金融,确实是一座值得好好挖掘的富矿。那么,这座富矿究竟该怎么挖?

1、设备金融:融资租赁是有效工具

中国每年新增立体车库设备产值超过100亿元,另外还有道闸等其他停车设施设备。这些设备都是金融的有效载体。比较适用的金融工具就是融资租赁。融资租赁能够解决设备厂商资金及时回笼和客户分期付款的需求,因此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目前中国的融资租赁市场比较发达,既有资金雄厚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也有业务灵活的独立系融资租赁公司。而且这些租赁公司都越来越专业化,可以针对目标行业制订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2、项目融资:PPP及专项债市可行方式

在停车场投资建设中,设备投入往往只是整体投资的一部分,甚至是较少的一部分,工程建设的比重大都超过设备投入。因此,在停车场投资建设中,单一的融资租赁往往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又称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停车场投资建设比较可行,目前已经有不少实施案例。

停车场专项债也是停车场投资建设的可行方式。2015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城市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发行指引》,要求相关手续齐备、偿债措施完备基础上,按加快和简化审核类债券审核程序,放松了部分发行条件等。目前,已有很多城市成功发行停车场专项债,包括一些县级城投公司都成功发行了停车场专项债。

3、消费金融:从To B 到To C

停车场运营管理是一个细活,有人形容这是从地上捡分币,一分一分的捡钱。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运营管理不像业外人士以为的挣大钱,而是挣小钱;第二,运营管理收益相对稳定,尽管不高,基本上不亏钱。

由于停车需求的碎片化,导致停车供给的分散化。停车场普遍都不大,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就导致了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与此同时,由于停车需求的相对刚性,使得停车收益相对稳定。对于停车场业主(很多是房地产开发商)而言,时间和空间上的收益分散,可以通过金融工具实现收益的归集,从而形成资金的规模效益。消费金融就是一种可行方式。

在车位销售过程中,消费金融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众所周知,按揭贷款在房屋销售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停车位的产权复杂性,不是所有停车位都有产权证明,因此按揭贷款难以覆盖所有停车位资产。“车位贷”这种消费金融产品,就可以满足车位销售中的金融需求。

To B到To C,消费金融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而且这种C端的零售金融服务,具有更大的长尾效应和想象空间。

4、移动支付:互联网巨头的游戏

从滴滴打车到摩拜单车,互联网+的春风吹到了各行各业。停车行业也不例外。曾经一度有100多个停车方面的APP应用。大浪淘沙,目前活跃在市场上的还有数十个智慧停车APP。

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智慧停车、共享停车成为可能。但是这些应用,都离不开移动支付这个金融工具,而移动支付目前显然已经是互联网巨头的领地。

保守估算,中国汽车保有量前30名的城市,每年停车收费总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也有2000亿至5000亿元的说法)。随着无人值守停车场的大力推进,移动支付这块蛋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的参与。蚂蚁金服、微信支付都看中了这块市场,并且采取了实际行动。

5、资产金融:保理、租赁及ABS

停车产业万亿级市场在哪里?就在存量车位资产!政府手中的公共停车场存量资产价值超过万亿元,既是金融机构的理想标的物,也是地方政府资产融资的有效工具!房地产配套车位的存量资产规模超过10万亿元,每年新增资产规模超过万亿元,这些都是很好的金融标的物和交易标的物。 

公共停车场存量车位资产规模究竟有多大?

目前,中国总计有333个地级行政区,其中地级市293个,其他还有地区、自治州、盟等。截止到2019年12月,中国大陆共计1324个县,117个自治县;另有965个市辖区、386个县级市、49个旗、3个自治旗、1个特区、1个林区,合计2846个县级区划。平均每个县级区划的公共停车场存量资产按照3亿元计算,则存量车位资产规模就接近1万亿元!这些资产都是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理想标的物。

房地产配套车位市场规模达到数十万亿!

2018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其中,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创历史新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6.9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7%;而商品房销售额133701亿元,增长13.7%。作为商品房配套设施的停车位,按照车位配比1:1以及车位价值为房屋价值的十分之一来计算,则2017年新增车位价值在1万亿以上!而中国房地产的存量资产规模已经超过200万亿,考虑到早期房地产的车位配比较低,保守估计,对应的车位资产规模至少在10万亿以上!

由此可见,房地产配套车位市场存量资产规模至少在10万亿以上,每年新增车位资产规模在1万亿以上。这些资产也是金融服务的理想标的物。

盘活存量车位资产,促进增量车位投资。一方面可以满足金融机构的业务需求,另外一方面可以促进停车场投资建设,可谓一举两得。

应收账款保理或者车位资产租赁,都可以帮助车位拥有者盘活车位资产,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这方面已经有不少金融机构有具体操作案例。

停车产业风光无限的同时,也要注意风险,需要提前规避。

1)、停车难的地方就是停车场投资的理想场所

希望进军停车产业的投资者,看到城市部分小区停车难,往往“见猎心喜”,以为自己发现了一座金矿,可以大发其财。殊不知,如果不进行全面深入的市场分析,很可能会掉进大坑。

小区停车难,究竟为什么难?如果不分析清楚,盲目投资可能血本无归。比如北京有些小区,停车非常困难,消防通道甚至花台上都停放了小汽车,可以说车位非常紧张。这样的小区,是否适合投资建设立体车库,是否就一定能够解决停车难,并且实现投资回报呢?答案是:不一定!

北京有不少小区,尽管房价已经每平米5、6万,但是停车收费标准却很低,每个月100多元的小区比比皆是。这样的小区,往往还有很多“僵尸车”(长时间停在一个车位不动)。低廉的收费纵容了小汽车的乱停乱放。

这样的小区,无法通过增建立体车库解决停车难。因为车主不会将小汽车停放到收费更高但却更加不方便的立体车库。投资者自然也无法通过租赁或者销售车位实现投资回报。

如果是医院停车难,而地方政府也支持投资者对停车收费市场化定价,医院停车场无疑是理想的投资目标。但是,也要小心部分省市对医院停车收费的行政管制,可能影响投资回报。

 2)、房价高的一二线城市停车位价值就一定高

很多投资机构在选择准入城市时,往往理所当然的选择北上广深作为目标城市,认为房价高的一二线城市停车位价值就一定高。其实未必。

正如房屋的价值关键在于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车位的价值同样与所处区域密切相关。但是,不是一二线城市的所有区域车位都具有投资价值,也不是三四线城市停车位都不具有投资价值。

北京很多小区,房屋价格已经很高,但是不仅停车收费未必很高,就是车位价格也未必很高。前不久有一篇 网络热文,讲述北京一个车位相当于三线城市两套房子。其实,这并非北京普遍现象。

据海泊汇调查,天价车位所在小区在北京比较特别,一是以大户型为主(200多平米),二是房屋单价高(每平米9万),每套房子价值都在2000万左右。说明这个小区居民购买力较强,对车位有购买能力,同时因为小区居民车多导致车位紧张,而有较强的购买意愿,这样的情况,车位价格达到138万就不足为奇了。据了解,西部一些城市,房屋售价才50多万,车位价格也在7、8万,相比而言,北京豪宅的车位价格其实不贵。说什么“北京一个天价停车位=三线城市两套房”,为什么不说“北京一套豪宅=三线城市30套房”? 

与车位价格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小区车位配比、小区居民构成、小区交通状况、小区户型结构、小区入住率以及汽车保有量等,而不是简单的房屋价格。房屋价格也是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

因此,在停车产业投资中,不烦将目光放到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专业化审视,发现冰山下面的真相,寻求真正的投资机会。


2.公安部交管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000万辆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6亿辆,其中汽车3.10亿辆,新能源汽车1001万辆;机动车驾驶人4.92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54亿人。2022年上半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1657万辆,新领证驾驶人1103万人。

 

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机动车1657万辆,新注册登记汽车1110万辆。2022年上半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1657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14万辆,下降11.43%。上半年前3个月机动车新注册登记量与去年同期持平,受疫情影响4月和5月机动车新注册登记量明显低于去年同期,但随着汽车产业复工复产加快,6月机动车新注册登记量达到270万辆,与去年6月基本持平。摩托车新注册登记534万辆,与去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量相比增加108万辆,增长25.38%。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01万辆,上半年新注册登记220.9万辆。截至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0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3.23%。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810.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0.93%。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220.9万辆,与去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量相比增加110.6万辆,增长100.26%,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新注册登记量占汽车新注册登记量的19.90%。

 

81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北京、成都等20个城市超过300万辆。截至6月底,全国有81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同比增加7个城市,37个城市超过200万辆,20个城市超过300万辆。其中,北京汽车保有量超过600万辆,成都、重庆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苏州、上海、郑州、西安、武汉汽车保有量超过400万辆。

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4.92亿人,已有16万人取得C6准驾车型驾驶证。截至6月底,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4.92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数量为4.54亿人,占驾驶人总数的92.38%。2022年上半年,全国新领证驾驶人数量1103万人。今年4月1日起实施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162号)新增“轻型牵引挂车”准驾车型(C6),目前已取得C6准驾车型驾驶人数量达16万人,新部令更好满足群众驾驶小型旅居挂车出行需求,促进房车旅游新业态发展。

网上办理车辆和驾驶证业务4456万次。2022年上半年,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各地公安交管部门积极推行补换领牌证等交管业务“足不出户”网上办。全国网上办理补换领驾驶证行驶证、发放临时号牌等业务4456万次。


3.国新办举行稳定增加汽车消费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商务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6部门发布了《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2022年7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稳定增加汽车消费有关工作。

  措施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建设全国统一汽车大市场。《若干措施》聚焦通堵点、降成本、畅流通,破除新能源汽车市场地方保护,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二手车限迁,优化完善二手车转移登记,有效促进市场互通、规则互联、供需互促,加快形成高效流通、梯次消费的全国统一汽车大市场。

  二是突出优化汽车使用环境。《若干措施》聚焦人民群众在汽车使用方面的“急难愁盼”,加快完善汽车使用环境,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比如,在解决城市停车问题方面,要求结合城市更新行动,积极扩建新建停车设施;合理利用人防工程、公园绿地地下空间等,挖潜增建停车设施。在便利新能源汽车充电方面,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停车场、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货运枢纽等充电设施建设,便利车辆充电使用。

  三是突出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对汽车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若干措施》聚焦绿色低碳循环,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支持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体系,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从汽车销售和报废更新前后两端,引导汽车市场加快绿色转型升级。

  四是突出促进汽车全链条全领域消费。促进汽车消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若干措施》聚焦新车销售、二手车交易、报废车回收、汽车平行进口、汽车文化旅游消费、汽车金融服务等全过程全领域,着力“拉动增量、盘活存量、畅通循环、带动关联”,全面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到期后延期问题,拉动新车增量。支持二手车经销业务发展,促进二手车商品化、规模化流通,全面盘活存量。鼓励各地加快老旧车辆退出,开展汽车以旧换新,促进更新循环。支持发展汽车运动赛事、自驾运动等汽车文化旅游消费。

  吹风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负责人张雁回答了关于下一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方面有哪些工作考虑的问题。

  张雁称为加快补齐城市停车设施供给短板,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安部和自然资源部四部委《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意见》,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措施,通过扩大增量、盘活存量等多种方式,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推动缓解群众“停车难”问题,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今年1—5月,各地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新增停车位26.94万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3万个、提升9个百分点,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下一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决策部署,围绕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

  一是提高基本停车需求保障水平。指导各地在新建居住社区中,严格按照城市停车规划和居住社区建设标准来建设停车设施。推动规划人口规模大于50万人的城市,在普通商品房建设中,按照1户1车位来配建停车位。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行动,通过内部挖潜增效、片区综合治理等方式,积极扩建新建停车设施。同时,加强停车资源共享,指导地方出台推动机关事业单位车位错时共享等政策制度,为居民停车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二是围绕医院、学校、商圈、交通枢纽、旅游景点等重点区域的停车需求,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块,合理利用人防工程、公园绿地地下空间等,挖潜增建停车设施,鼓励建设停车楼、地下停车场、立体停车库等多种集约化停车设施。推动各地积极采用资源共享、价格调控、临时停车等措施,提升泊位使用效率。

  三是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完善停车收费政策,强化资金用地政策保障。健全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的停车收费机制,科学制定差异化收费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城市停车设施建设运营的市场化主体,鼓励各地对符合条件的停车设施建设项目,制定出台资金、土地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4.北京首都机场T3网约车服务专区启用

  从首程控股(00697)获悉,7月6日零时,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网约车服务区正式启用。T3停车楼B2层H区将调整为网约车专用上客区及蓄车区,为广大司乘提供舒适乘车环境和便捷服务体验。

  据统计,首都机场网约车日流量约1万辆次,庞大的网约车司乘群体对于规范现场运营秩序是个不小的考验,车等人、人找不到车等问题时有发生,旅客体验不佳。为了加快解决这个痛点,首都机场股份公司与停车楼经营管理单位首程控股驿停车经过深度研究,认真部署,采取了区域化网约车管理模式,通过专区专用减少与社会车辆混行、混停,以避免车区内形成拥堵,提高旅客出行效率。

 

  在网约车全流程规划方面,亦有匠心设计。人行方面,首程控股驿停车调整了网约车引导标识,自航站楼到达厅开始至专用上客区均有明确指引,有打网约车需求的旅客可通过灯箱、地贴等多种标识信息抵达上车点。车行方面,为了便于网约车快速进入停车场,首程控股驿停车将入口处的2号、3号通道调整为网约车专用入口,网约车可直接驶入专用蓄客区,司机进入B2层网约车区后即可听单及载客。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约车已经成为公共交通出行服务的重要方式。首程控股驿停车目前已在国内运营大兴、虹桥、浦东、郑州等多个机场停车楼。本次在首都机场T3停车楼内规划网约车服务专区,将进一步提升首都机场停车楼服务质量,为往来旅客打造一个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后续,配套的网约车服务驿站等便民服务项目亦将逐步推出,敬请期待。

 

5.北京朝阳“绘制停车设施一张图”已经完成前期可行性研究

  停车问题可以说是最受市民关心的问题之一了,朝阳区在停车问题上今年有这些计划要实施:立体停车,朝阳正推进这两处立体停车设施建设;错时停车,今年每个街道平均增加2处错时共享停车场;计划在30余条道路增设2000多个电子停车位。

  北京交通广播“治堵大家谈”系列节目——朝阳篇,朝阳区交通运行管理中心副主任李铭轩,和您聊聊朝阳区停车改革新进展。

今年朝阳区

计划在30余条道路增设2000多个电子停车位

  2019年7月1日,朝阳区开展道路停车改革,实现停车电子收费。经过3年的不断深化,截至目前朝阳区共有154条道路、15190个停车位纳入道路停车电子收费管理。朝阳区交通运行管理中心副主任李铭轩介绍,去年在朝阳站周边的13条道路,增设了近1800多个电子停车位。既规范了北京朝阳站周边道路停车秩序、提高通行效率,同时解决周边居民的停车难问题。

  今年,将继续深化道路停车改革工作,根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结合市民集中反映的诉求,计划在朝外、建外、潘家园、双井、劲松等地区深化道路停车管理工作,在30余条道路增设2000多个电子停车位。通过居住认证等方式,将有限的停车资源最大程度上向有刚性停车需求的周边居民倾斜,在解决居民停车需求的同时,也有效提高道路出行环境。

深挖停车资源、推进停车错时共享

朝阳区如何绘制停车设施“一张图”

  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挖潜停车资源

  立体停车措施增加停车位

  2017年以来,朝阳区共新建成立体停车设施20余处,新增停车位5000余个,有效缓解老旧小区、医院、产业园等地区的停车难问题。今年,正在推进广渠路31号院、万东科技产业园的立体停车设施建设,增加商务园区内的配套停车设施,优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鼓励和指导属地办事处利用老旧小区周边的边角空地、待建道路,合理设置一些临时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问题。

 

6.西安拟调整停车收费标准 以15分钟为单位计费

  7月1日,记者获悉,西安市发展改革委日前对《西安市机动车停车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形成《西安市机动车停车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拟对不同区域的停车设施服务收费,划分不同类区,实行级差收费;同一区域停车设施,制定差别化服务收费标准;机动车停车服务收费采取计时收费方式,每15分钟为一个计费单位,累加计费。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显著增长,“停车难”问题被广大市民诟病已久。此前《陕西日报》刊发《停车收费1分钟何以等于1小时?》《停车不再难 路还有多远?》等多篇报道聚焦“停车难”问题,引发社会强烈反响。西安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快速行动,回应民生堵点痛点。

  6月30日,西安市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西安市机动车停车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实行政府定价的停车服务收费,按照“停车热点区域高于非热点区域、路内高于路外、地面高于地下、拥堵时段高于空闲时段”原则,综合考虑停车设施等级、地理位置、服务条件、供求关系及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制定收费标准,实行动态调整。

  机动车停车服务收费采取计时收费方式。机动车停放每15分钟为一个计费单位,累加计费,停放时间不足15分钟的按15分钟计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机动车停车场采取计时收费方式的,执行上述计费方式。停车场经营者或管理者在调整计费方式时应等额分解,保持价格稳定。机动车停车场(不含道路停车泊位)可根据停车实际情况,实行包月(次、季、年)收费,具体收费标准可在公示的收费标准范围内由双方协商确定。

  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优惠政策如下:城市道路停车泊位、实行市场调节价的经营性停车场,机动车停放时间在15分钟内的,免收停车服务费;实行政府定价的各类停车场(不含城市道路停车泊位),机动车停放时间在30分钟内的,免收停车服务费。

社会各界可于7月30日前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将相关意见反馈至西安市发展改革委。

 

 

7.西安新城区、雁塔区、经开区道路停车收费管理工作移交至属地管理

  6月30日,西安市机动车停放服务中心发布关于移交新城区、雁塔区道路路内停车收费管理工作的通告。

  根据《西安市机动车停车条例》“区县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机动车停车工作”相关要求,西安市机动车停放服务中心负责的新城区、雁塔区道路路内停车收费管理工作,移交至属地管理,具体如下:

  一、自2022年7月1日0:00起,新城区路内停车管理工作移交至西安新城智慧停车服务有限公司,共2730个泊位,请市民继续关注使用“西安停车服务号”微信公众号或拨打热线电话87626820咨询相关事宜。

二、自2022年7月1日0:00起,雁塔区路内停车管理工作移交至西安市雁塔区未来停车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共7201个泊位,请市民关注“雁塔停车”微信公众号或拨打雁塔区热线电话81121723咨询相关事宜。

三、自2022年7月15日0:00起,经开区路内停车管理工作移交至西安经发保洁有限公司,涉及车位3290个,请市民关注“西安经发保洁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或拨打电话83663503咨询相关事宜。

 

8.青岛市区四区路内泊位将实行统一管理

    据悉,青岛华通静态松立停车服务有限公司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停车场景深度融合,通过统筹城市道路及政府事业单位、商业园区、写字楼、商场、住宅等路内、路外停车资源,打破停车信息孤岛,为车主提供车位查询、车位预订、车位导航、无感支付、订单查询等智慧停车服务。同时,基于庞大的停车数据与车主、车辆、车场、道路、城市的精准画像和运营数据分析,可以为政府交通空间规划、动静态交通一体化治理、交警违停治理、城市公共安全等提供决策支撑和数据支持。

  下一步,青岛华通静态松立停车服务有限公司将逐步推进对青岛市区路内泊位的智能化改造工作,并积极协同城市公共停车场及经营性停车场资源接入青岛城市级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实现全城停车“一个平台、一张网、一个App”的数字化、可视化管理。“公司目前的首要任务,是按照青岛城市发展需求,将市内四区路内停车泊位进行统一管理运营。”青岛华通静态松立停车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卓慧告诉记者。

 

  相关新闻:青岛华通静态松立停车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7月2日,青岛华通静态松立停车服务有限公司举行成立仪式,市南区委书记王锋,市南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傅跃鑫,市南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孙健,市南区政府副区长管伟,华通集团总经理张伟,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刘立,松立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寒松等出席仪式。王锋、张伟、刘立、刘寒松共同为企业揭牌。

  青岛华通静态松立停车服务有限公司由华通集团所属青岛静态交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与松立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是一家集停车场总体规划设计、智能设备提供、信息平台研发、运营管理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企业,重点围绕青岛路内、路外停车资源统筹规划、智能化改造、运营管理及汽车后市场生态服务等开展业务;公司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停车场景深度融合,通过统筹城市道路及政府事业单位、商业园区、写字楼、商场、住宅等路内、路外停车资源,打破停车信息孤岛,为车主提供车位查询、车位预约、车位导航、无感支付、订单查询等智慧停车服务。同时,基于庞大的停车数据与车主、车辆、车场、道路、城市的精准画像和运营数据分析,可以为政府交通空间规划、动静态交通一体化治理、交警违停治理、城市公共安全等提供决策支撑和数据支持。

下一步,青岛华通静态松立停车服务有限公司将逐步推进青岛市区路内泊位的智能化改造工作,并积极协同城市公共停车场及经营性停车场资源接入青岛城市级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助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

 

9.深圳宝安区计划新建17处立体停车库

  聚焦市民停车难,2022年宝安区民生实事任务要求新增各类停车泊位2.5万个。今年年初,该局印发了《2022年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工作任务》,将2.5万个停车位建设任务按照停车位缺口比例下达至各街道办。目前已建成17985个车位,完成年度目标的72%。此外,宜停车泊位的增加和云智慧停车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也取得较大进展。

 

市交通运输局宝安管理局还积极推动立体车库的建设。在目前拟建设的福永汽车站智能立体车库、翠岗五区全自动立体车库工程、万鲜农贸市场机械式立体停车场、宝安航城智慧安防科技园立体停车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智能立体停车场、沙井人民医院立体车库等17个立体车库项目中,已下发项目意见通知书12个,其余5个项目正在推进中,预计共新增停车位2838个。

 

为了方便广大市民查找停车信息,综合管理公共停车场停车位资源,宝安交通集团开发了云智慧停车信息管理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云平台开发工作已基本完成阿里引擎的对接、大屏显示联调测试、共享及预约联调测试、微信及支付宝配置设置、微信小程序及支付宝小程序上架等测试工作,正在进行可视化大屏优化、各功能优化等工作,目前正在宝安交通集团内部试运行。

云平台已接入艾润、展东、PP及科拓4家品牌的停车系统,可实时展示24个停车场的停车数据,调度11375个停车位信息。宝安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云平台正陆续接入宝安区各类型停车资源,待云平台正式对外开放后,市民可通过支付宝、微信小程序实现停车场资源的实时更新、查询、预约、共享停车、一键导航。

 

10.安徽省住建厅推进停车设施“平改立”

  近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答复了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100号代表建议,将持续增加城市公共停车设施供给,补齐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短板,挖掘盘活城市停车设施资源,推进有条件的停车设施“平改立”或“改扩建”。

  目前,我省已将便民停车行动列入全省“暖民心”工程十大行动方案,省住建厅也将联合多个部门,持续增加城市公共停车设施供给。坚持“新建配建停车为主体、盘活存量停车为辅助、道路临时停车为补充”的建设原则,力争到2025年,全省累计新增城市停车泊位183万个以上,其中公共停车泊位20万个以上、年均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5万个以上。在确保车行步行、公交设施空间的基础上,动态调整布设路内公共停车泊位,重点弥补医院、学校、商业中心、老旧小区停车需要。

  我省将统筹停车资源,鼓励公共建筑、单位小区等停车设施“错时开放”,引导公共建筑、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停车泊位晚间对外开放,居住小区的停车泊位白天对外开放。建设停车信息管理与诱导系统,运用智能化交通诱导信息平台,实时监控与发布停车泊位数据,诱导车辆合理、有序停车。理顺收费价格机制,按照“中心高于外围、路内高于路外、高峰高于平峰”的原则,实行“分区、分类、分时”等差别化停车收费机制。

  附: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100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一、主要工作成效

  城市停车设施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加快补齐城市停车供给短板,改善交通环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停车场建设,印发《关于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2019〕64号),部署安排“三大行动”和“五大工程”。我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城市停车场建设三年行动,2019年-2021年三年间,全省累计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23.47万个,超额完成17.2万个计划目标任务,全省城市公共停车位占全社会停车泊位的比例从2.8%提高到5%,并联合省财政厅连续两年共计安排省级专项补助资金1.67亿元,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做出了积极努力。

  二、存在问题

  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城市居民家庭汽车保有量增长较快,由于以往住宅小区和医院、商场、学校等公共建筑车位配比率不高,历史欠账较多,城市交通拥堵、行车难、停车难等“城市病”问题日益凸显,正如您在建议中指出的那样,我省地级市中心城区和老旧聚集居住区停车难问题十分突出,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严重制约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已经引起人民群众广泛关注。

  三、下步工作措施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将便民停车行动列入全省“暖民心”工程十大行动方案,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下一步,我厅将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等相关部门共同推进《便民停车行动方案》目标任务和举措的落地落实,着力增加城市停车泊位供给,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持续增加城市公共停车设施供给。坚持“新建配建停车为主体、盘活存量停车为辅助、道路临时停车为补充”的建设原则,力争到2025年,全省累计新增城市停车泊位183万个以上,其中公共停车泊位20万个以上、年均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5万个以上。在确保车行步行、公交设施空间的基础上,动态调整布设路内公共停车泊位,重点弥补医院、学校、商业中心、老旧小区停车需要。

  (二)着力补齐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短板。坚持地上地下并重,充分挖掘利用有效空间资源,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重点加强旧城区、医院、学校、大型商场、老旧小区、交通枢纽等“停车难”的重点区域内的公共停车场建设,充分利用广场绿地和人防工程等的地下空间以及交通设施用地建设公共停车设施,推进有条件的停车设施“平改立”或“改扩建”,着力补齐现有停车设施不足的短板。

  (三)充分挖掘盘活城市停车设施资源。统筹停车资源,鼓励公共建筑、单位小区等停车设施“错时开放”,引导公共建筑、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停车泊位晚间对外开放,居住小区的停车泊位白天对外开放。建设停车信息管理与诱导系统,运用智能化交通诱导信息平台,实时监控与发布停车泊位数据,诱导车辆合理、有序停车。理顺收费价格机制,按照“中心高于外围、路内高于路外、高峰高于平峰”的原则,实行“分区、分类、分时”等差别化停车收费机制。

感谢您所提宝贵建议,希望今后对全省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继续给予关心和支持。

 

11.台州出台市区城市道路停车收费标准

  2022年6月29日,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市区城市道路停车一体化收费管理的通知》。

  通知明确停车收费时间为一类区域8:00—20:00;二类区域8:00—19:00;其它时间段实行免费停车。收费标准为一类区域:一小时内5元/辆,超过1小时按2元/辆.小时加收,全天最高不超过20元/辆,次日按以上标准重新计费。二类区域:一小时内3元/辆,超过1小时按1元/辆.小时加收,全天最高不超过15元/辆,次日按以上标准重新计费。三类区域(除一类、二类区域外)实行免费停车。

  机动车停放时间30分钟内免费,超过30分钟至1小时按1小时计算。1小时以上的实际停车尾数时间不超过15分钟的,不计停车尾数时间;实际停车尾数时间超过15分钟的,按1小时计收。

通知将于2022年7月15日起实施。

 

12.《咸宁市停车服务管理办法》印发

  近日,市政府印发新版《咸宁市停车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明晰了部门职能职责,规范停车场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活动,加强城市停车服务管理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改善道路交通状况、解决市民停车难等问题。

  《办法》提出,强化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理念。改善城市停车环境,增加停车资源供给,缓解城市停车矛盾。

  为完善停车管理工作机制,《办法》明确,城管执法部门负责本市停车场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组织编制停车场专项规划;负责人行道车辆停放秩序的管理。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停车秩序的管理。

  为推进停车资源信息共享,以智慧停车平台为基础,搭建停车“一张网”。《办法》要求,公共停车场的经营服务单位和专用停车场的管理单位应当将其停车信息纳入咸宁智慧停车系统。咸宁智慧停车系统的信息应当在各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现共享,加强停车场的使用和安全管理。

  《办法》规定,实行政府定价的停车场、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停车时间不足30分钟的车辆免收车辆停放服务费。

《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市政府2019年12月2日发布的《咸宁市停车服务管理办法》(咸政规〔2019〕5号)同时废止。

 

 

13.《亳州市城市便民停车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印发

  新增停车位、盘活小区闲置停车场、新建一批停车场……从2019年到2021年的三年时间里,市中心城区新增了12607个停车泊位,极大地缓解了停车难题。

  停车位增加了,但市中心城区汽车保有量也在快速增加,从2020年的11.26万辆增长到目前的18.3万辆。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滞后于机动车增长速度, “停车难”面临新的挑战。

  近日,《亳州市城市便民停车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计划到2025年,中心城区再新增停车泊位5万个以上,最大限度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盘活存量,停车资源“活”起来

  “改造后的停车场真漂亮,这么好的环境谁还不愿意下来停车呢?”6月25日,在亳州高新区南湖家园小区地下停车场,正在取车的小区居民李涛告诉记者。

  绿色的地坪漆干净明亮、地面标线黄白分明、指示牌规范醒目……改造后的南湖家园小区地下停车场,环境干净整洁、车辆停放井然有序。

  就在不久前,南湖家园小区地下停车场还是一片脏乱差。“地上都是灰,走一圈下来,鞋、裤腿脏得不能看,连墙壁都掉皮了,光线也昏暗不明。”李涛说,这样的环境,大家自然不愿意下来停车。

  不仅是南湖家园小区地下停车场,市区其他小区停车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2019年底,我市对中心城区居民小区地下停车场仔细摸排后发现,83个地下停车场有31个未投入使用,涉及车位36818个。

  为此,我市相关部门多次组织现场调度和专题会议研究, “一库一策”制订解决方案,加快推进小区地下车库问题整改工作,31个停车场全部启用。

  为进一步改善地下停车场设施和环境,今年我市又启动了停车场改造“升级版”,其中就包括南湖家园小区地下停车场,让居民实现从“要我停”到“我要停”的转变。

  在盘活停车资源方面,《方案》要求,统筹停车资源,鼓励公共建筑、单位、小区等停车场推行“错时开放”,引导公共建筑、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停车泊位晚间对外开放,居住小区的停车泊位白天对外开放,盘活新增一批公共停车泊位。

  “希望政府部门的停车场能早点向市民开放,这样晚上回家就不用担心找不到地方停车了。”家住新都国际小区的张峰说,他们小区是老小区,没有配建地下停车场,一到晚上就会遇到停车难题。

“我们看到了方案,正在考虑夜间对外开放单位停车场,方便周边居民停车。”市区一家单位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

  目前,亳州公交公司的部分公交首末站已经向市民开放,如临漳公园公交首末站和詹庄公交首末站。“后续将根据情况,开放更多的公交首末站。”亳州公交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破解停车难题,关键在于扩增量。我市利用城中村空闲地、短期内无开发项目的已征空闲地、边角地,新建一批停车场。

  “荒地变成停车场,这个做法真不错!”在市区汤王大道与利辛路路口西南角的一处停车场,经常来停车的市民李浩满意地说。

  李浩介绍,停车场曾经是一片闲置地块,之前有人在这里卖过地板砖,后来无人经营就成了一片荒地,附近的居民和商户开始来停车。但由于地面为泥土地,高低不平,停车很是混乱,经常发生堵车现象,再加上到处是垃圾,停车环境很差。

  今年,有关部门对停车场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泥土地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水泥地,还施划了停车标线,约有40个车位。“垃圾不见了,停车方便了,停车秩序也规范了。”李浩忍不住点赞。

  不仅是城市主干道,今年以来,背街小巷也增添了不少“袖珍”停车场。富民路位于市区马元社区,最近这条路上新建了两个小型停车场,大概能容纳四五十辆私家车,极大地方便了附近居民和商户停车。

  城市“边角料”变成“金边银边”,既增加了停车位,又改善了城市环境。市城市管理局公用事业管理服务中心市政科科长王潜介绍,下一步,我市将积极挖掘继续闲置资源,建设更多的便民停车场,方便市民停车。

  除了利用“边角地”建设停车场,《方案》提出,依托现有城市广场、车站码头、公园绿地、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中小学校操场和人防工程等地下空间,改造建设公共停车泊位。目前,我市已有部分中小学校操场改造为停车场,如市府小学、亳州四中操场。

  近年来,市区新建了魏武广场停车楼、华佗广场地下停车场、熟皮坑停车场、国防教育基地停车场等多个大型停车场,其中魏武广场停车楼还是一座智能化的立体停车场。

  魏武广场停车楼总投资约2.5亿元建设,规划总面积33368平方米,可提供机械车位750个,地面无障碍车位5个。“停车楼搭载了高效率智能停车调控系统,让停车更加便捷化、智能化、可视化,实现了全时段‘智慧停车’,停取车辆时间不超过2分钟。”该停车场负责人程展介绍,魏武广场停车楼正式投入使用,大大减轻了周边停车的压力,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问题。

  记者从市城管局了解到,从2019年到2021年的三年时间里,中心城区新增了12607个停车泊位,极大地缓解了停车难题。

  按照《方案》要求,我市计划到2025年,中心城区再新增停车泊位5万个以上,最大限度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

  加强管理,让停车位“动”起来

  在增加总量的同时,我市想方设法让停车位“流动”起来,以提高车位的利用率。

  在市区,“圈占”公共停车位的现象并非个例,甚至有的商家还“霸占”了多个车位,个别车辆甚至长期“占位”。市民靳先生表示,长期占用公共停车位是不对的,应该让有限的车位“活”起来,这样大家都能享受公共资源带来的便利。

  目前,交警部门与城管部门正在联合开展“僵尸车”治理行动,依法依规对长期占用公共停车位资源的车辆进行清理整治。今后,我市将加大对“圈占”公共停车位现象治理力度,还“位”于民。

  为进一步加强公共停车位管理,《方案》规定,利用价格杠杆及时疏导停车供需矛盾,实行“分区、分类、分时”等差别化停车收费机制,规范路内停车收费管理,引导居民合理停车行为,促进停车资源的进一步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

  7月15日起,市区药都路、芍花路、人民路、希夷大道等道路部分路段内的公共停车泊位,将进行收费管理。

  另外,《方案》还要求采用科技手段,加强城市停车设施管理,建立市区统一的城市智能停车基础信息服务平台。

  近日,由市交控集团运营的亳州市智慧停车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启用,已经建成了城市智能停车基础信息服务平台。

  市交控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城市智能停车基础信息服务平台,他们开发建设了“智亳车”APP、公众号和小程序,市民只需要用手机登录平台,就可以查询到附近的停车场、车位使用情况、距离最近泊位的实时使用情况等,实现停车引导。

  随着市区停车位的增加,管理的加强,以及智慧停车时代的到来,市民或将告别“停车转圈圈”的日子。

 

企业邮箱